2017年,青田局立足实际,大力实施“三大工程”,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,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。
一、农业主体培育工程。加大力度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,为农产品业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准入开辟“绿色通道”。开展跟踪帮扶,积极帮助涉农经济主体完善经营和管理制度,鼓励引导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,并派专人负责指导农产品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的年报工作,实行指导、录入一站式服务。截止目前,该县共有农产品企业292家,农民专业合作社1347家,家庭农场1180家。
二、农业标准化工程。以小微企业成长计划为契机,培育各类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、家庭农场和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等农业标准化实施载体百余家,涵盖了种植、养殖、加工等农业生产的主要领域。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,先后建立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9个,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7个,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3个。针对特色农业优势,把标准化的重点放在杨梅、生猪、油茶、稻田养鱼等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上,加快标准的制定和监督实施,共制定实施农业地方标准规范12项,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为64.4%,田鱼等重点品种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2.95%。
三、农业品牌建设工程。扩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效应。充分发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和支撑作用,培育“稻鱼共生生态大米”“青田田鱼”等公共品牌,加大“丽水山耕”品牌的推广和使用管理。加大对农产品品牌保护力度。把品牌保护纳入工作重点,加大执法力度,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品牌和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,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。